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技术交底
2022-02-09 17:03:17
类别:标准

 

 

 

 

 

 

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技术交底

 

 

 

 

 

 

 

 

 

 

 

 

单位名称江苏路易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2108

 

1原材料技术要求

1.1 基体沥青混合料

1.1.1 粗集料

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1.1中的规定。

1.1 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常温

20

T 0316

高温

24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28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6

T 0304

吸水率                   不大于

2.0

T 0304

坚固性                   不大于

12

T 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

12

T 0312

水洗法< 0.075 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1#

0.6

T 0310

2#

0.8

3#

1.0

软石含量                 不大于

3

T 0320

粗集料的磨光值 PSV      不小于

/

42

T 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

掺加抗剥落剂后不小于5

T 0616

所有石料在采石场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土块、杂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

1.1.2 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1.2的规定。

 

 

1.2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大于

%

12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

3

T0333

砂当量                           不小于

%

60

T0334

亚甲蓝值                         不大于

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T0345

在表面层混合料使用时,为了改善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mm以下细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石料。

1.1.3 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1.3的技术要求。当采用消石灰或水泥代替矿粉时,消石灰和水泥也应相应的满足下表中的一些要求。

1.3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T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

1

T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

100

T0351

<0.15mm

%

90~100

<0.075mm

%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1.1.4 沥青

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SFP-13中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4

1.4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100g5s,不小于

0.1mm

50

T 0604-2011

软化点TR&B,不小于

75

T 0606-2011

延度 5℃5cm/min,不小于

cm

20

T 0605-2011

布氏黏度135℃

Pa·s

2.23.0

T 0625-2000

闪点,不小于

230

T 0611-2011

溶解度

%

99

T 0607-2011

弹性恢复 25℃,不小于

%

90

T 0662-2000

存储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2

T 0661-2011

密度25℃

g/cm3

实测记录

T 0603-2011

TFOT(或TFOT)后残留物

T 0609-2011

质量变化,不大于

%

±1.0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

65

T 0604-2011

延度 5℃,不小于

cm

15

T 0605-2011

SBS改性添加剂含量(內掺),不小于

%

4.5

-

1.1.5 乳化沥青

灌入式复合路面层与其他路面之间设置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具体技术指标如表1.5所示。

1.5 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裂

T 0658

电荷

 

阳离子

T 0653

恩格拉粘度(25℃

s

 

1-10

T 0622

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

s

 

10-25

T 0621

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

%

0.1

T 0652

蒸发残留物性质

蒸发残留物含量

%

≥60

T 0651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120

T 0604

延度(5℃ )不小于

cm

20

T 0605

软化点,不小于

55

T 0606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

70

T 0662

溶解度,不小于

%

97.5

T 0607

贮存稳定性

5d不大于

%

5

T 0655

1d不大于

%

1

与矿料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

 

2/3

T 0654

1.2 灌浆料

1.2.1 高性能灌浆材料

灌浆材料可分为普通型和快凝型,普通型灌浆料适用于可长时间封闭交通的路段,快凝型灌浆料适用于交通压力大,难以长时间封闭交通路段,两种灌浆料的技术指标如表1.6和表1.7所示。

1.6普通型灌浆料技术指标

性能

要求

养护龄期

流动度/s

10~14

-

泌水率/%

5

0.5h

离析率/%

0.5

3d

初凝时间/h

5

-

终凝时间/h

12

-

体积变化率/%

-0.1~+0.36

60d

抗压强度/MPa

>10

3d

抗折强度/MPa

>2.5

抗压强度/MPa

>20

28d

抗折强度/MPa

>6.0

 

1.7早强型灌浆料技术指标

性能

要求

养护龄期

流动度/s

10~14

-

流动度/s

10~16

0.5h

泌水率/%

5

0.5h

离析率/%

0.5

3d

初凝时间/min

45

-

终凝时间/mim

120

-

体积变化率/%

-0.1~+0.36

60d

抗压强度/MPa

>10

3h

抗折强度/MPa

>2.5

抗压强度/MPa

>20

28d

抗折强度/MPa

>6.0

1.2.2

灌浆料拌合用水应符合JGJ 632006规定,不得采用pH值小于6.5的酸性水和工业废水。

2配合比设计

2.1 SFP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1 SFP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大空隙沥青混合料SFP由玄武岩粗集料、石灰岩细集料、矿粉、SBS改性沥青组成,重点是控制好空隙率在15%~30%其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如表2.1所示。

2.1 SFP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T0702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

双面击实50

T0702

空隙率

%

15~30

T0705

马歇尔稳定度

kN

≧3.0

T0709

流值

mm

30~60

T0709

析漏损失

%

<0.4

T0732

2.1.2 推荐级配

大空隙沥青混合料SFP的矿料级配范围如表2.2所示:

2.2大空隙沥青混合料SFP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

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FP-

13

 

 

 

100

85-95

20-70

10-30

5-15

4-10

3-8

3-6

2-5

1-4

2.1.3 配合比设计原则

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的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属于骨架-空隙结构,采用基于改进体积法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依据改进体积法的基本思想,即细集料体积、有效沥青体积、矿粉体积和沥青混合料最终设计空隙体积之和等于主骨架空隙体积最佳沥青用量通过肯塔堡飞散试验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确定。

2.2 高性能灌浆材料配合比设计

2.2.1 技术指标要求

灌浆材料须具有以下性质:

(1)具有良好的流动度与施工和易性,便于灌浆材料灌入高连通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空隙中;

(2)匀质性好、不出现分层与离析现象,保证灌浆质量;

(3)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保证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4)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3h抗压强度能够达到10MPa以上,缩短养护工期;

(5)具有较小的干缩和温缩性能,保证灌浆材料自身的体积稳定性及抗裂性能,防止灌入式复合路面出现由于灌浆材料的收缩开裂而造成蜂窝孔、开裂等材料结构缺陷

2.2.1 推荐配合比

本工程灌浆材料的施工配合比如表2.3所示。

2.3 灌浆材料质量配合比

干料/kg

/kg

100

28~34

2.3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的技术指标

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的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如表2.4所示。

2.4 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单位

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

高温稳定性

/mm

>10000

剩余孔隙率

%

≤4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2d

KN

≧9

热膨胀系数

10-5/℃

≤5

温缩系数

10-5/℃

≤15

弯拉劲度模量

MPa

4000-8000

低温劈裂强度

MPa

≧1.2

抗压强度

MPa

≧5

抗压回弹模量

MPa

2400-3500

抗剪切强度σ1

MPa

≧4

3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的施工

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原路面处理、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铺设、灌浆料的制备和灌注、灌入式复合路面的表面处理及养护,施工工艺如图3.1所示。

3.1 施工步骤示意图

3.1原路面处理

3.1.1 旧路铣刨

1)设备

选用冷铣刨机1台~2台,铣刨机宽度≥2m,铣刨深度10300mm,强制清扫机2台(带自动收集废料装置),2m3高压空压机1台(车载),3台~7台自卸车(根据废料运距确认),平铲装载机1台,水车1台~2台,人工辅助工具1批。小型铣刨机1~2台用于不稳定裂缝处理,铣刨路面中上面层。

(2)施工工艺

要求一次铣刨成型,一次彻底将旧沥青路面铣刨干净,不得遗留边角,横向接缝处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当铣刨深度超过10cm时,采用台阶垂直平接缝。

铣刨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不能过浅或过深,过浅则难以起到抵抗重交通荷载的效果,过深则容易因灌满度达不到要求而引起早期病害。

开始铣刨时,铣刨速度控制在0.5m/min,检测两边铣刨深度是否满足要求,铣刨机开始工作5m10m后,采用强制清扫机开始清扫废料,并将采集的废料倒入平产装载机中废弃。当发生相邻两铣刨面错台大于5mm时,需要对错台局部再次精铣刨。人工将机械未能清理的残渣清除。再采用2m3高压空压机(车载)对所有铣刨的部位逐一使用高压气,将表面浮灰、松散和裂缝吹净,确保铣刨裸露面洁净和干燥。对于基层有开裂的地方需采用抗裂贴处理。

3.1.2 乳化沥青粘层施工

灌入式复合路面层与其他路面结构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粘层油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层位间的粘结性,加强关键层位的层间结合,另外可以起到防水防灌浆料流失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基层的唧浆,提高基层及整个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具体的施工方案为:

1)采用2m3空压机对铣刨路段高压气体清洁,要求无松散剥落粉粒料,并结合其他有效工艺确保层间粘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铣刨截面处洒布0.3kg/m2±0.05kg/m2(以固含量计)SBS改性乳化沥青,与路缘石、其他路面的界面处喷洒量需要适当增加。

3.2 空隙沥青混合料铺筑

SFP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的铺筑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工艺。

3.2.1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拌制

空隙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拌合楼按照生产配合比中热料仓比例,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并逐盘打印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记录,通过现场检查,各热料仓集料、沥青及矿粉计量准确,满足基体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要求。

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3.1

3.1 施工温度控制

类型

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

155-165

矿料温度

155-165

混合料出厂温度

155-165

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150

摊铺温度

不低于145

初压开始温度

不高于130

复压路表温度

不高于90

终压路表温度

不高于80

灌浆前路表温度

不高于40

 

2)拌和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没有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机不得使用。

3)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而取得。

4)每台拌和机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0.1%+0.2%

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级配的允许差值见表3.2所示:

3.2 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级配允许差值

集料粒径

0.075mm

2.36mm

4.75mm

误差范围

±2%

±4%

±5%

 

5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与施工厚度和抽提结果进行校核。

3.2.2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运输

大孔隙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摊铺地点。由于基体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较少,使得基体沥青混合料有一定的自由沥青,为了防止自由沥青与车厢板粘连,因此要求运料车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考虑到基体沥青混合料孔隙较大,容易产生通风散热,在运输过程中加强对运输车辆的保温,避免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多。

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2)拌和机向运料车卸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三次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五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4)运料车应有篷布覆盖设施,以资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

5)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3.2.3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摊铺

1)建议采用非伸缩式摊铺机,摊铺前应根据松铺厚度(暂定1.05,按照实际施工情况定),纵横坡度调整好摊铺机。摊铺机开始摊铺前必须对熨平板预热至110以上,摊铺过程中必须开动熨平板的振动捶击等夯实装置。面层正式摊铺后,每10m必须检查松铺厚度(摊铺机左中右3点)。

2)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确定,建议摊铺速度在1.5~2m/min左右,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午饭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3)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不用人工不断地整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局部离析,需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允许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4)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

5)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较其他混合料类型较小,一般为1.05-1.15,在实际施工时应随时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摊前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6)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3.2.4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碾压

由于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压实后需保证空隙率15%30%,粗集料基本为点与点接触,容易压实度,也容易将集料压碎,造成沥青混合料局部失去粘聚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和碾压次数至关重要。

主要配备12t双钢轮压路机2台(一台备用),摊铺机摊铺后,使用12t钢轮压路机采用静压法碾压35遍,不得超过6遍。要求压实度控制在95%100%,保证大孔隙沥青混合料施工后平整度。具体的碾压工艺见表3.3所示。

3.3 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工序

温度控制范围/℃

压路机类型及数量

静压遍数()

速度(km/h

初压

130-140

12t双钢轮压路机1

静压1-2

1.5-2

复压

80-100

12t双钢轮压路机1

静压1-2

2.5-3.5

终压

70-80

12t双钢轮压路机1

静压1

1.5-2

 

压路机行驶速度保持均匀一致(人步行速度为宜),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混合料和刚碾压成型的路面上转向,也不得停留在高于80℃且已压实成型的路面上。同时,压路机在操作或静止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或其它杂质落于路面。

3.2.5接缝处理

在横向施工缝开始施工时,如果灌入式复合路面厚度在10cm以上,采取错台搭接形式,在接缝界面附近采用局部振动压实,现场监理和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现场督促工人控制好平整度,根据操作工人的经验预留就旧路面与新摊铺路面的高差。压路机静压第1遍后,3m5m直尺测量第1遍碾压的高差,是否补料或挖出一部分重新接缝,第2遍~3遍后不能再次补料,接缝宜在3分钟~5分钟内完成。

3.3 高性能灌浆材料施工

高性能灌浆料的施工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的封边处理,高性能灌浆料的制备和高性能灌浆料的灌注。

3.3.1封边

灌浆前要做好封边工作,保证整个灌浆区域是封闭状态,防止灌浆料的污染、流失和边界未灌满现象发生。

沥青混合料碾压结束后,开始封边,封边方式有两种:封边条和长木条。采用封边条封边时,首先在路面边缘贴好双面胶,然后在双面胶上设置封边条,最后采用缠绕膜覆盖封边条,完成封边工作。采用长木条封边时,首先使用钢钉将木条固定在路面上,然后用泡沫填缝剂填满木条与路面的缝隙,完成封边工作。

3.3.2高性能灌浆材料制备

灌浆材料制备采用现场生产,生产前需现场按照灌浆材料生产配合比进行试配,并进行流动度试验,未满足流动度指标的灌浆料应作为废料处理,试验合格后再进行灌浆材料的拌制。现场采用专用水泥砂浆搅拌车进行灌浆材料的生产。

1)采用专用砂浆车,通过试拌确定足够的搅拌时间,确保灌浆料搅拌均匀

2)严格控制好水灰比,防止干缩温缩等收缩裂缝的产生,同时保证流动度,减少离析率。

3.3.3高性能灌浆材料灌注

灌浆材料拌制好后,需马上进行灌浆作业,灌注作业中,采用人工灌注施工工艺。

当确认铺设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已冷却至40℃以下时,开始灌注砂浆。将制备好的灌浆材料直接喷洒在沥青路面上,直至灌浆材料不再渗透为止。

灌浆材料灌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基体沥青混合料应冷却至40℃以下,防止过高的基体沥青温度使得灌浆材料的迅速硬化,导致无法完成灌浆;

2)灌浆材料搅拌完成后要尽快注浆,以免其随着时间增长流动度变小,影响灌浆材料的灌注效果;

3)当路面有纵坡时,要从低处向高处喷洒灌浆材料,以防止灌浆材料因快速下流而造成渗透效果不佳。

3.4表面处理及养生

灌浆材料灌注完毕后,先采用毛刷将残留在表面的灌浆材料清除干净,以露出基体沥青混合料表面凹凸不平为宜,对浆体缺少的地方及时补浆。

所需养生时间根据现场天气温度确定,对于普通型灌浆料,养护时间一般为28d;对于快凝型灌浆料,冬季施工养护时间一般大于6个小时后开放交通,夏季施工养护时间一般2-3小时开放交通,养生期间严格封闭交通,禁止一切人员车辆通行,并注意防止雨水冲刷。

4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4.1 一般规定

高性能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应根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4.2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强调混合料生产施工的过程化、动态控制,包括原材料检测,拌合楼生产质量检测和现场施工质量检测

4.2.1 一般原材料检测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抽检项目和频度进行检查。

沥青应密封存放,不能受到阳光直射以免产生老化,使用时尽量避免反复加热,不能混入雨水、砂、泥土、石粉等粉料和其它异物。

4.2.2 高性能灌浆材料、水检测

高性能灌浆材料应存储在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水影响的场所,在干燥,防潮条件下保存。

袋装物的堆放高度应距离地面30cm以上,无受潮,结块现象,以先进的料先出为原则,严禁使用受潮的灌浆料。

使用的拌合水不得含有泥砂、油污、酸、碱等有害物质,应清洁、透明,以饮用水为佳。

4.2.3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质量检验

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层的质量检验分为三部分内容: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检验、灌浆材料检验、灌入式复合路面材料检验。

1)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检验

a.外观几何尺寸检验

 

 

 

4.1空隙沥青混合料外观几何尺寸检验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每一侧车道)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试验方法

1

外观

随时

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汀、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

目测

2

平整

标准

σ

全线连续

0.7mm(路基段)0.9mm(桥面)

T 0932

IRI

全线连续

1.2m/km(路基段)1.5m/km(桥面)

T 0933

最大间

1km10处,各连续10

--

T 0931

3

中线平面偏位

1km20个断面

±20mm

T 0911

4

纵断面高程

1km20个断面

±15mm

T 0911

5

宽度

1km20个断面

±20mm

T 0911

6

横坡

1km20个断面

±0.3%

T 0911

b.混合料结构质量检验

4.2 空隙沥青混合料结构质量检验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每一侧车道)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试验方

1

压实度

代表值

1km 5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95%

T 0924

极值

(最小值)

1km 5

比代表值放宽1%(每公里)或2%(全部)

2

面层总

厚度

代表值

1km 5

设计值的-5%

T 0912

极值

1km 5

设计值的-10

3

本层

厚度

代表值

1km 5

设计值的-10%

T 0912

极值

1km 5

设计值的-20

4

路表渗水系数,不

1km 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评定

200 ml/min

T 0971

 

c.混合料材料性能检验

4.3 空隙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检验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每一侧车道)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试验方法

1

油石比抽检

每天上、下午各

一次

±0.3%

燃烧炉法

2

级配筛分

每天上、下午各

一次

4.75mm通过率±5 

0.075mm通过率±2

T 0725

3

马歇尔击实

每天一次

不少于8个试件

其中:4个试件用蜡封法测混合料密度

T 0702

T 0707

4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试验

每天一次

两组平行试验,误差±0.015

T 0711

5

钻芯试验

每天一次

每公里5~6各样本

芯样晾干后采用蜡封法测定密度

T 0709

 

(2)高性能灌浆材料的检验

4.4 灌浆材料检测内容

项次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试验方法

1

流动度

50m2一次

不大于16s

检测方法

附录

2

3h抗压强度

每天一次

≥10MPa

3

28d抗压强度

每天一次

≥20MPa

4

3d干缩率

每天一次

不大于2.0%

5

0.5h泌水率

每天一次

不大于5.0%

 

(3)灌入式复合路面的检验及验收

在灌入式复合路面开放交通1个月以后,可以对灌入式复合路面进行验收检测,主要包括马歇尔试验(稳定度、流值、空隙率)、路表平整度、构造深度等,详见表4.2.5灌入式复合路面交工验收质量标准。

4.5灌入式复合路面交工验收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每一侧车道)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试验方法

1

马歇尔

试验

稳定度

1/200m/车道

≥9kN

现场钻孔试验

流值

2~4mm

孔隙率

4%

2

动稳定度

1km一次

1km一次

≥10000/mm

现场路面切割

3

构造深度

5m/

5m/

0.5~1.1mm

铺砂法

4

路面平整度

全线连续

全线连续

2mm

用连续式

平整度仪